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支撑要素研究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支撑要素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6-09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371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人类自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生产力成几何级数增长,天然的好奇心以及满足自身各类需求的驱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当城市化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发展方式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维持这一发展方式的情况下,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建设低碳经济为核心发展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概念被世界各国提出并积极实践,尽管世界各国都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共同的责任,但是在无法绝对公平的国际社会秩序中碳减排成为了制约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约束,并成为了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国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同时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越大,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做出了卓绝的努力,并承诺到2020年将国内单位GDP碳排放降低到比2005年低40%45%。面临国内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在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上不能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并不顾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和形象。因此选择一条可持续的、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建设低碳城市为手段的社会发展道路是考虑当下国际、国内环境和自身基础实力做出的正确决定。也正因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传统碳排放研究陷入某种固定模式而无重大创新的情况下,本研究采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更加全面的碳排放核算来研究中国隐含碳排放及其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本文基本思路如下:第一、对碳排放、隐含碳排放、低碳城市化、城市低碳化等一系列重要概念进行重新定义;第二、利用隐含碳核算方法,根据掌握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I-O模型进行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初步核算;第三、利用Kaya’恒等式、以及LMDI分解方法对驱动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进行分解;第四、根据分析结论,结合理论分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及框架选择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大部分,其基本结构及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该部分就本研究的选题意义、目的、将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同时回顾并梳理了近几十年来关于碳排放、隐含碳排放、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研究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为之后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二章内容为低碳城市建设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从前人的经典著作、理论出发探寻支撑今日之低碳城市建设的有力证据,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找到中国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些理论包括:低碳经济理论、产业生态化理论、人口理论、建筑理论、文化理论等。第三章主要内容为中国隐含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研究隐含碳排放之I-O模型进行了介绍,并根据中国国内的情况进行了模型构建。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了中国隐含碳排放的核算,认为以2007年核算结果来看在各个产业部门中建筑业的隐含碳排放最高,服务性行业(合并后)作为产业链终端,其隐含碳排放在所有部门中排行第三,是产业碳减排应重点关注的部门。该部分还比较了各部门隐含碳排放占比与各产业产出占比,认为建筑业是碳排放最不经济的部门,而第三产业尽管隐含碳排放占比高但是其产出占比也很高,因此是碳排放较经济的部门。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以期发现推动中国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给出意见。利用Kaya’恒等式、LMDI分解方法在计算1990-2007年有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年份的隐含碳排放量、碳排放变动量及各因素的驱动贡献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分为两个层次8个因素:生产层面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效率效应、生产方式进步效应和生活层面的人口规模效应、人口结构效应、生活水平效应、生活方式进步效应,其中生产方式进步与生活方式进步是在两个层面上驱动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五章根据前述低碳城市建设理论基础以及实证分析提出中国建设低碳城市需要注意的五大支撑要素:低碳产业支撑、低碳人口支撑、低碳设施支撑、低碳文化支撑与低碳制度支撑。其中低碳产业与低碳人口支撑是经济基础与必要条件、低碳设施设施支撑是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的外在表现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是软性隐形机制、制度支撑是“支撑的支撑”,是一切低碳城市建设与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约束。此外,通过详细比较“低碳城市化”与“城市低碳化”两个概念的异同,认为中国目前建设低碳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实事求是地选择旧城以“城市低碳化”改造与重建为主和新城注重“低碳城市化”规划与设计为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第六章为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及总结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于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作出展望。纵观整个研究,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了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和说明了中国目前隐含碳排放的情况,同时就中国低碳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隐含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的说明,认为中国在全球化的大时代中和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延续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之外,应该加大对低碳城市建设隐含碳排放的监测与核算,以期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和低碳城市建设中的真实碳排放情况,同时增加低碳城市建设的制度供给以保证低碳城市建设各个方面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制度缺位也要避免制度重叠,让制度发挥最大效用。此外,重视低碳文化建设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发掘传统优秀文化,整合现代流行文化,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文化,为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所用,用文化的力量影响城市人口,培育城市低碳人口进而影响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低碳行为,并最终达到城市低耗能、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戴小文;
【导师】周葵;
【作者基本信息】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3,博士
【副题名】基于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低碳城市;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化;投入产出模型;Kaya恒等式;LMDI指数分解;

【参考文献】
[1]吴海明.人工湿地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山东大学,环境工程,2014,博士.
[2]薛磐洪.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择业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3]孔波.用于质量特性参数测量的新型扭摆台的研究[D].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硕士.
[4]李莹.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高速铁路无线网络性能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5]陈波.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失败的模式与预后模型[D].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学位),2014,博士.
[6]刘丽.我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财政学,2013,硕士.
[7]吴永云.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危险因素及PVL因子阳性菌株临床特点研究[D].青岛大学,内科学,2013,硕士.
[8]王卉.最大频繁项集挖掘算法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9]张樱子.RIP协议在GPON OLT上的实现[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2012,硕士.
[10]廖军海.铈基燃油添加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化学,2014,硕士.
[11]梁建刚.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金融学,2003,硕士.
[12]刘淑丹.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硕士.
[13]周少仙.中学校长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研究[D].南昌大学,应用心理学,2012,硕士.
[14]徐娟.清辅音特征分析及其在耳语音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15]岳德胜.光泵碱金属—稀有气体准分子激光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2012,硕士.
[16]张艺凡.论国际刑法中的人权保护[D].河北经贸大学,国际法学,2012,硕士.
[17]宋民.韓國《新字典》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漢語言文字學,2013,硕士.
[18]潘安.基于风格的智能服装款式结构CAD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05.
[19]江彬.新媒体交互绘本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软件工程,2014,硕士.
[20]杨科珂,王玉忠.一种新型可循环利用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PPDO[J].中国材料进展,2011,08:25-34+49.
[21]石晓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飞行器轨迹估计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硕士.
[22]李长城.当代医院病房楼设计新趋势初探[D].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04,硕士.
[23]张桂斋.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南四湖食物链中的分布和生物积累[D].山东大学,环境工程,2014,博士.
[24]鲍贵.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0,02:166-176+219.
[25]黄娟.拿法配合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机郁滞型)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26]王文(石羡).学习策略指导在卫校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教育,2003,硕士.
[27]王云瑞.人体铜转运蛋白1与银离子的结合[D].吉林大学,物理化学,2014,硕士.
[28]王蒙.安徽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数量经济学,2013,硕士.
[29]胡明侠.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公共管理,2014,硕士.
[30]郑利峰.氨络合物体系电积镍的阴阳极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2004,硕士.
[31]唐志航.模糊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
[32]王红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法律(专业学位),2012,硕士.
[33]韩德强,韩崇昭,杨艺.基于k-最近邻的支持向量预选取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9,04:494-498.
[34]纪学武,张延庆,臧殿光,沈平,冯许魁,徐宝亮.四川龙岗西区碳酸盐岩礁、滩体识别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02:309-314+185.
[35]刘彦文,王广雄,何朕.采样系统的频率响应和L_2诱导范数[J].控制与决策,2005,10:1133-1136.
[36]王鹏,张焕水.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服务平台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5,11:26-28.
[37]张芳琴.博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2013,硕士.
[38]王子才,权太范.设计最优调节器的混合法[J].自动化学报,1986,01:96-99.
[39]高红梅.IMIHK国际销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2,硕士.
[40]刘敏敏.锰铜簇基金属有机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D].山西师范大学,化学,2013,硕士.
[41]程宏钊.三维检测技术在列车车轮检测与维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2013,硕士.
[42]刘晓霞.地奥司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学位),2014,硕士.
[43]黄泳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作用和临床疗效的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内科学,2012,硕士.
[44]孙晓梅.基于物联网的军械仓库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3,硕士.
[4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01:1-14.
[46]杨媛.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47]李浩.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A-F04中甘氨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工程菌株构建[D].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14,硕士.
[48]刘昊,张红光,赵光耀,白小磊,王震,孙娜.应用隔板式定容燃烧弹的甲烷-空气混合气射流引燃研究[J].兵工学报,2014,10:1667-1673.
[49]潘锦茂.1Cr18Ni9Ti不锈管晶粒度与晶间腐蚀的关系[J].四川冶金.1989(03)
[50]原泉.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的产业组织研究——以浙江舟山养殖水产品为例[D].浙江大学,产业经济学,200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